加快提升現代建筑業綠色低碳智能化融合發展水平
發布日期:2022-11-20 來源: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公眾號 閱讀: 49
徐松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具有經濟帶動作用強、產業周期波動小等突出優勢,越來越成為資金密集、知識密集的行業。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深圳市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進建筑業轉型,加快提升現代建筑業綠色低碳智能化融合發展水平。
強化清潔低碳轉型
加快推動城市建設綠色發展
深圳建筑業碳排放約占全市碳排放總量的1/4,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是落實“雙碳”目標的必然要求。深圳將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以內涵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為路徑,加快推動建筑業綠色低碳轉型。
持續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
大力發展綠色建筑、節能建筑,持續提升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對新建民用建筑和新建工業建筑100%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推動既有建筑節能和綠色化改造,逐步實施能耗限額管理。
實施建筑領域碳達峰行動
完善建筑碳排放控制標準、技術及產業支撐體系,強化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設計、施工和運維,讓綠色成為深圳現代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用好城市體檢成果
建立城市體檢成果應用機制,推動城市體檢成果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各方面,有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加強燃氣管網、地下綜合管廊等“里子工程”建設,構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綠色低碳發展新優勢。
強化產業培育
加快構筑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深圳建筑業發展勢頭良好,2021年建筑業增加值突破千億元。深圳將加速推進工業化、綠色化、智能化“三化賦能”,強化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四鏈協同”,打造現代建筑業的創新策源地、關鍵核心技術發源地、科技成果產業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創新人才集聚地。
加快建設建筑業生態智谷
聚焦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在龍崗區加快建設“總部集群+研發設計+配套產業”的深圳建筑業生態智谷,打造“智能建造、智慧建筑、建筑節能”產業群。推動產業
推動產業要素互聯互通
優化資源配置,鼓勵行業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圍繞部品部件生產采購配送、工程機械設備租賃、建筑勞務用工、裝飾裝修、工程全過程管理等重點領域,建設行業級建筑業互聯網平臺,促進建筑業全要素、全鏈條互聯互通。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繼續壓減涉企審批手續和辦理時限,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加強建筑市場誠信信用體系建設,推動建筑市場統一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大力培育建筑產業工人隊伍
完善產業工人培育政策體系,推動產業工人培育與職業院校教育相銜接;調整企業管理費、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費的費用構成,在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費中單列產業工人職業訓練專項經費,作為不可競爭性費用。
強化建造方式創新
加快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
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舉措,有利于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施工污染、提升勞動生產效率和質量安全水平。
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
完善裝配式建筑標準化設計和生產體系,擴大標準化構件和部品部件使用規模,力爭到2025年年底,深圳新增裝配式建筑面積不低于5000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筑占新建面積比例達到60%。
拓展裝配式建筑應用
居住建筑以及規定規模以上的公共建筑和工業建筑全面采用裝配式建筑,加快向其他房屋建筑和交通、水務等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領域拓展。
優選裝配式建筑技術
重點推廣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等建筑工業化建造體系。加快發展模塊化建筑,對于標準化程度高、要求快速建造的領域倡導采用模塊化建筑。
強化融合發展
加快提升智能建造水平
借助新技術發展智能建造,是促進建筑業與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培育新產業新動能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求。
構建政策法規體系
從稅收、產業、科技等方面提出激勵措施,將智能建造列為重點科技攻關內容和產業扶持重點方向,支持智能建造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及科技專項資金。
構建試點項目體系
政府投資項目率先開展試點,推行智能建造技術集成應用,與工業化技術、綠色化技術融合應用,拓展智能建造關鍵技術應用場景。
構建技術產品體系
鼓勵各類主體積極申報創新平臺,建立智能建造技術體系。鼓勵企業積極采用國產BIM軟件,完善工程全數字化成果交付,實現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數據共享和信息化管理。
構建管理平臺體系
探索BIM報批報建與數字化成果應用,推行與智能建造相適應的“IPMT(集成組合管理團隊)+EPC(工程總承包)+監理”建設管理模式,探索建立與智能建造相適應的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模式與機制。
強化質量安全管理
持續提升建筑業安全發展水平
建筑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事關城市未來和傳承。深圳將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系統建設,統籌推進建筑業安全發展。
強化質量安全管理
持續提升建筑業安全發展水平
建筑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事關城市未來和傳承。深圳將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系統建設,統籌推進建筑業安全發展。
壓實企業主體責任
把推動建筑業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作為工作的根本落腳點,堅決糾正“重生產、輕安全”和安全生產檢查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等問題。進一步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責任體系,把責任落實到班組等最小單元上,真正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培訓到位、基礎管理到位。
從嚴監管執法
全面實施“標準化檢查、菜單式執法”,深入開展系列專項整治,杜絕建筑業的“低水平、老毛病、壞習慣”,堅決遏制事故發生。
健全安全管理長效機制
推行安全生產責任險,加大對事故責任單位誠信懲戒力度。樹立全壽命周期安全理念,推動建筑全壽命周期風險處置與養護。建立全過程質量責任標識制度、工程質量責任終身制度、個人執業保險制度。
大力推廣智能化監管
加大智能設備在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建好用好智能化監管平臺,通過先進信息技術與建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彌補傳統安全監管方法的不足和低效,提高建筑業安全發展水平。
強化大灣區合作
穩步實施建筑業企業“走出去”戰略
深圳將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深化對外合作,參與國際競爭,攜手港澳不斷開拓國內外市場。
鼓勵開拓市場
研究制定“走出去”戰略合作聯盟政策,支持建筑業企業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組成聯合體參與國際投標,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建設。完善國際承包工程信息發布網絡平臺,為本土企業“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務。
加大開放程度
破除壁壘,推進融合,完善與港澳建筑業企業資質互認、專業人士資格互認機制,規范香港工程建設咨詢企業和專業人士在深圳開業執業試點工作。
促進標準融合
推動香港先進工程建設技術標準和管理模式在深圳試點應用,加強與香港在工程質量安全、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等方面的技術交流與標準合作,共同編制深港兩地互認的工程建設標準。
推進產業合作
設置深港合作示范基地,鼓勵支持深港企業合作共建現代建筑業技術研發中心等創新平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圳將搶抓重大歷史機遇,推動建筑業向知識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轉型升級。
該文發表于2022年11月14日《中國建設報》,作者為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徐松明。
轉自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公眾號
來源:中國建設報
編輯整理: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