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綠色與智能建造學會組織課題單位赴中建科技集團(深汕特別合作區有限公司)參觀考察
發布日期:2022-07-08 來源: 深圳市綠色與智能建造學會 閱讀: 20
7月7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深圳市綠色與智能建造學會組織課題單位一行赴中建科技集團(深汕特別合作區有限公司)考察調研,學會秘書長孫占琦、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發部總工程師吳勇、中建科技集團(深汕特別合作區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宋維、深圳華森建筑與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藍等近二十人參與了此次考察。
“光儲直柔,讓建筑成為綠色發電廠”
學會課題考察組一行人首先參觀了所在地的光儲直柔項目,聽取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博士后研究員陸韜講解關于該技術的應用和實施,對光儲直柔技術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顧名思義,光儲直柔即分別指的是“太陽能光伏技術”、“儲能技術”、“直流技術”和“柔性用電技術”,它的實現,是為了發展零碳能源,有利于直接消納風電、光電。光儲直柔中“柔”是最終的目的,使建筑用電由剛性負載轉變為柔性負載,而“光”“儲”“直”是實現“柔”這一最終目標的必要條件。深汕特別合作區中建綠色產業園辦公樓是中建科技建設的全球首個運行的“光儲直柔”建筑,已經高效平穩運行一周年。這是一座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的辦公樓屋頂,鋪設了400多平方米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包括光伏組件、逆變器、控制器、負載等,使建筑成為一座綠色“發電廠”,屋頂的光伏發電量可滿足整棟建筑三分之一的用電。據統計,自2021年,一年來實現節電超10萬度、節標準煤約33.34噸、減少碳排放超47%,相當于植樹16萬平方米。
“革新建造,智慧賦能,讓建造更科技、更環保”
學會課題考察組還參觀了中建科技綠色產業園的中建科技裝配式建筑PC廠,走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超大型的生產車間,在這里,工人們正熟練地操作生產設備,梁、板、柱、樓梯、陽臺等預制構件在流水線上標準化“誕生”,這些預制構件運輸到施工現場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建造高品質的裝配式建筑,減少建筑工地對城市環境的污染。課題考察組成員對智慧建造機器人的應用情況、全自動裝配式構件生產線、各款建筑預制構件、先進設備工藝進行了詳細了解,并與中建科技集團技術人員就PC構件生產環節中特殊構件自動化布模、生產過程要素、質量檢測技術、新材料與設備的應用場景和使用特性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敞開心扉,學術交流,有問必答”
參觀結束后,大家來到會議室觀看了中建科集團(深汕特別合作區有限公司)的介紹視頻,隨后,學會課題考察組及中建科技集團展開雙邊會談。吳勇、宋維對學會課題考察組的到來表示十分歡迎,指出隨著國家大力推進裝配式建筑行業的發展,中建科技深汕公司有信心深耕裝配式建筑,在深圳打造國內產品類型齊全、生產工藝先進的綜合性PC工廠,為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提供高質量、全品類的裝配式建筑產品。深圳華森建筑與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深圳市華晟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一建設有限公司等單位代表相繼對光儲直柔技術、標準化生產、雙方合作等問題進行了提問和交流。肖藍表示,很榮幸能夠來到中建科技深汕特別合作區的產業基地進行考察,通過此次介紹和走訪,對光儲直柔有了更深的了解,為課題的完成起到了幫助,該技術前景無限,雙方未來在技術和項目上還有很廣闊的合作空間。孫占琦作會議總結,他表示,感謝中建科技集團(深汕特別合作區有限公司)為學會課題組及會員們的考察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互動平臺,集團高度重視此次交流活動,在行程安排、項目講解上都十分清晰完整。光儲直柔、構件模塊化標準化生產、智慧建造機器人技術應用成熟,場景多樣,在全國范圍內處于領先水平,希望公司能夠再接再厲,刻苦研發,不斷創新,為社會、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未來,學會將持續推進課題的研究和編寫,多維度、寬領域、高頻次組織課題單位、會員單位前往各地重大企業研發基地現場進行考察交流,加快與灣區各重要綠色與智能建造領域企業和產業的深度融合,助力突破當前技術關隘和質量瓶頸,更好地服務社會的發展建設,為國家“雙碳”戰略做出卓越貢獻。
作者:武睿澤、拍攝:楊雄